1.留縫
貼磚一定要留縫,因為瓷磚在環境影響下會發生熱脹冷縮,預留磚縫可避免相鄰瓷磚相擠壓而出現空鼓脫落。另外,瓷磚留縫也可以減少因瓷磚尺寸誤差和手工操作誤差引起的接縫不齊、鋪不平。
2.鋪貼方向
對於紋理明顯的瓷磚,為了保證鋪貼後的視覺效果,需要按照瓷磚底標上的箭頭方向進行鋪貼,否則容易出現紋理對不上的情況,還可能導致不平整。
3.瓷磚泡水
陶質磚一定要泡水,防止鋪貼後胚體吸走水泥砂漿中的水分,影響粘結力。鋪貼前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以磚體不冒泡為準,取出晾幹待用。
4.清潔背部灰漿
瓷磚廠加工時容易在瓷磚背麵形成一層白色粉末。這層粉末會在鋪貼時形成阻隔層影響水泥砂漿和磚的接觸,從而降低粘結強度。所以鋪貼前一定要認真處理,必要時可在泡水前後進行刷洗,確保灰漿無殘留。
5.粘結材料要均勻
很多師傅在塗抹水泥砂漿(或瓷磚膠)時會使用刮刀來回塗刮,拐彎處呈弧度轉彎,這種做法並不對,因為表麵齒狀不平直、疏密不勻,會導致粘結材料與瓷磚之間結合麵積變小,粘接力變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水平的基麵上,用齒刮板均勻的將瓷磚膠形成條齒狀布局。
6.注意色號
同一款瓷磚,不同的出廠批次會有一定的色差,廠家會經過分色將相近顏色的瓷磚分為同一個色號。工人鋪貼時不注意色號,就會導致相鄰瓷磚色差明顯。
另外,有的業主采購瓷磚時沒有計算好數量,導致後期需要重新追加購買,如果沒有注意選擇跟原產品同批號、色號的產品,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色差。
7.勾縫
瓷磚鋪貼完畢後最好在24小時後進行勾縫處理,用事先調製好勾縫劑均勻地塗在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隙中。追求美感,有足夠預算的話也可以采用美縫劑,色彩和性能更佳。
8.陽角
陽角,是兩麵牆形成的凸出來的夾角,鋪貼瓷磚時一般會采用倒角處理,即在瓷磚背麵裁切磚邊拚成90°直角,將陽角包裹起來。
碰到責任感不強的泥瓦工,可能會為了省事直接用磚抵磚的處理,這種處理下磚坯直接外露,並不好看。如果想要施工更簡易,也可以采用陽角條。
9.地漏
沒有進行坡度設計、無法引流的鋪貼方案都是錯誤的。比如在瓷磚中間直接開口裝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瓷磚按對角線切割成四塊,鋪貼時地漏周邊的瓷磚按一定傾斜度形成凹槽,地漏嵌於中心。
10.吸水率
鋪貼在廚房、衛生間等潮濕區域的瓷磚要注意吸水率。如果瓷磚吸水率偏高,鋪貼後容易因為吸入水分過多出現變黃、色差。